


4月12日,“數據產權登記與流通交易制度”研討會、“數據產權歸屬認定、市場交易、權益分配、利益保護四位一體的制度構建研究”開題論證會在武漢大學法學院舉行。大會重磅成立了數據產權登記與流通交易協同創新共同體,軟通智慧作為共同體發起單位之一,數據要素首席科學家林鎮陽、大區執行總裁張學廣受邀出席大會。
在成立儀式上,軟通智慧與多家發起單位代表共同簽署了“數據產權登記與流通交易協同創新共同體”倡議書。發起單位還包括中國信息協會數據要素專委會、武漢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、武漢大學數字商務與產業研究中心、武漢東湖大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湖北數據集團、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多模態人工智能數據工程研發中心、百會智庫、青島數據集團、湖州數據資產登記評價中心、北京德恒(武漢)律師事務所。
據介紹,共同體以“理論引領實踐、實踐反哺理論”為核心理念,致力于打破學術界與實務界之間的壁壘,構建跨學科、跨行業、跨地域的協同創新平臺,以期推動理論實踐雙向貫通、構建協同創新研究網絡、推動行業標準體系建設、服務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戰略、打造可持續的成果轉化生態,為構建中國特色數據基礎制度提供系統性、前瞻性、可落地的解決方案。
在數據產權登記制度專題研討會上,軟通智慧數據要素首席科學家林鎮陽做了精彩發言。他認為,數據登記的核心并非登記行為本身,而是為了促進數據流通,流通是檢驗數據價值的有效途徑。只有通過市場需求的檢驗,即需方對數據存在需求,才能真正體現數據登記的價值。從國際經驗來看,美國的征信市場通過完善的數據登記和流通機制,實現了信用數據的高效利用,歐洲的數據空間構建,為數據的跨境流通和共享創造了良好環境,日本的數據銀行模式,對數據的存儲、管理和流通進行了創新性實踐。歐美日韓等國家在數據登記與流通領域的探索,為我國的數據流通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借鑒。
當前,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,正迅速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,引領生產方式變革和產業升級,成為驅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。作為中國領先的城市數據智能服務提供商,軟通智慧始終站在行業前沿,未來將持續積極探索數據要素“采、聚、管、智、用、乘”的新模式、新路徑,推動數據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,為推動全國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貢獻智慧與力量。